以下是一封我答應學生寫給他們父母的信,
信已讓部分學生及導師們過目,也得到校長和主任的許可,
因為當時校刊已排好版印刷的緣故,
主任允諾我將刊登在下次出版的校刊上(2012/5),
但因2012-2013年間的我重病,所以此事便作罷。
待我重返校園時,學生已畢業了,
而我也因身體障礙轉教其他科目。
因為生病過著斷斷續續的人生,
我無法完成對學生的承諾。
這成了一封寄不出去的信。
-------------------------------------------------------------------------------
親愛的 爸爸、媽媽,您好:
我是 的自然老師,慢慢。
當您看到這封信時,心裡可能會納悶自然老師怎會寫信來?
您或許會想「是不是我的孩子學習上或品性上出了什麼問題?」
請您放心,寫這封信的動機純然只是在孩子們的懇求下,想請您一同協助幫幫我們的孩子。
我進小學服務將滿十年了,
教學的這些年來,眼見越來越多被課業壓力壓得喘不過氣、失去純真笑靨的孩子;
孩子們在分數導向的競賽中,壞了學習的胃口,
真正因為學習的喜悅養成學習興趣與良好學習態度的孩子越來越少。
每年我大約接觸兩百多個孩子,
很多孩子會在課堂上吐露心聲或在下課後找我說心裡的話。
我聽到最多的是:「父母對他們成績表現的高度期許造成的壓力、不快樂
和外面某些補教機構會因成績不理想而責打處罰他們,
與他們為了達成大人的期望所以選擇不擇手段用欺騙的方式獲得成績的種種不得已。」
知道您生活忙碌且對孩子的表現深深期許,
所以選擇讓孩子課後到補習班或安親班。
我認為補習班與安親班的設立因應社會形態、家庭結構的轉變有其存在的價值,
孩子在程度落後的情形下或想接觸不同的教法時,
補教機構可以予以協助補強並提供不同的選擇,
再者其確實可為忙碌的父母分擔一些輔導孩子課業的份量。
但是孩子們不快樂的心聲卻也屬實,
所以若是 課後需到補教機構,
可否請您與該單位的老師們溝通:「儘量以協助孩子完成課業為主,減少對孩子成績的要求。」
這些年來,我在課堂上觀察到有些孩子已在外面先上過課程,
所以在學校課堂中總是提不起興致,
文靜一點的孩子還會乖乖的安靜坐在那裡一臉無奈的配合著教學進度,
好動一點的就會忍不住和左右鄰近的同學講話干擾課堂秩序了。
我能同理孩子們的無奈,
假使我已經上過相關課程,且老師講授的內容我已學過了,我也會覺得上課無聊、浪費時間。
而且孩子可能對課程內容沒有通盤理解、精熟透徹,
卻會因為覺得自己先學過且自認都知道老師所教授的內容,
容易變得自滿驕傲,這麼一來孩子的學習態度變糟了,以後的成就便相當有限。
依在課堂上的觀察,
個人的淺見認為除非孩子的學習情況明顯落後跟不上同儕,
或者您能花費大量時間心力輔導孩子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否則先讓孩子在外學習相同的課程,實在是弊多於利。
「態度決定高度」、「品格才是關鍵」大家都耳熟能詳,
社會上不乏從小成績不佳但卻因其品格與態度,最後過著幸福人生的例子。
身為地方法院少年保護官也常受邀到各地演講更擠身作家行列的盧蘇偉,
八歲因患日本腦炎使部分腦功能受損,到小學五年級才開始學會識字,
因智力測驗只有七十分,他唸啟智班、特教班。
他的父母以愛來鼓勵他、支持他,讓他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考上了大學,不斷努力向前。
因為父母『接納支持的愛』,他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步調,開竅的時間點也都不同,
我想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關愛我們的孩子,不以一時的成績論定他,
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與學習態度,引領孩子去找到自己的天份、看見自己的天才。
過於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和一味要求成績果效的期許,
使得學習成為我們孩子的夢魘,且容易讓我們的孩子走偏,
有些孩子為了符合我們大人的期待甚至選擇用歪曲的手法來獲取成績。
我想,這絕對不是我們樂見的,
我們一定都希望:
我們的孩子是個學習主動積極、為人誠實正直、做事認真踏實、生活開心快樂的好孩子。
這誠屬不易的教育工程,實需父母與老師們共同的努力。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精進品格、快樂學習,朝著正向發展、日益成長茁壯。
敬祝 闔家身體健康 平安快樂
慢慢敬上 2011/11/30
『現代人的生活步調太快,講究速成強調績效,但卻忽略品質。教育也是一樣,太重視績效,無形中便忽略了對於個別差異的重視。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以成績為導向的教學目標,註定是某些孩子的成長夢魘。成長是需要等待的,也許孩子們最需要的,就是愛與關懷。』
~摘自《老師,可不可以不要上課》書介
『無論是威脅、恐嚇、辱罵等言語暴力,或者各種情緒勒索,都會造成孩子愧疚、罪惡感、恐懼等沈重壓力。在外人看來,上述這些情況似乎習以為常,或者微不足道,但它們對孩子的影響,輕微的是自我的失去,嚴重的是人格的扭曲。而修復內心的過程,往往是一條漫長且艱辛的路。
親子專家盧蘇偉老師以深厚的輔導經驗,加上長期對教養問題的關心,他提出一般父母所忽略的問題,即除了打罵,過度期待的愛、不願放手的愛、不斷要求孩子犧牲奉獻的愛、造成孩子過度罪惡感的愛等等,都會對孩子造成一生的傷害。』
~摘自盧蘇偉《愛會傷人─ 寫給父母的內心話》封面,(寶瓶文化)
『孩子不管大人如何用智、愚、美、醜等標籤來區分,他們仍然是不可限量的。我們從事教育的人都明白他們有不可限制的潛能,只要我們去幫助他們發展,去鼓勵他們,也了解他們,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時時給予支持與輔助的援手。如果他們能保持對人生的好奇和創意,他們終究都會走向海闊天空的奇妙世界,享受成功的人生。』
~摘自利奧•巴士卡力《愛•生活與學習》P.119(遠流2010)
書籍分享:
《培養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吳金水著;復文圖書出版
《看見自己的天才》盧蘇偉著;寶瓶文化出版
《導讀手冊 洪蘭開講 聰明教養 成功學習》親子天下講堂
《愛,讓孩子更優秀》戴晨志著;時報出版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一位母親的十年教養札記》蔡穎卿著;天下文化出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