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障無罪 短片宣導正確觀念
資料來源:7Headlines Dec 29 Wed 2010 16:40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
蕭姓博士生擋住救護車並比出中指,遭網友人肉搜索後出面道歉並聲稱「躁鬱症發作」,精神疾病儼然成為無行為能力的合理藉口,似乎有了精神疾病,就不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是將「精神疾病」與「無行為能」畫上等號,其實是對於精神疾病的一種污名,把病患視為不正常的人。
為了推動精神疾病去污名,康復之友聯盟29日舉辦「精神疾病反污名化『請你聽我說』紀錄式短片創作比賽」頒獎典禮,希望透過影片,讓更多人了解精神疾病。
這次獲獎的前三名,各自都是身邊親友或本身有過精神疾病經驗的人,因此能深刻理解精神病患者所面臨的處境。獲得第三名的Anderson表示,過去母親的好友罹患精神疾病,但因為家裡長輩都精神疾病是風水不好,或是個人造業所引起,非但沒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更以宗教方式企圖治癒病人,導致病人最後自殺身亡,徒留遺恨。
「精神疾病反污名、你我一起不迷信」,Anderson呼籲,及時就醫能夠讓精神疾病獲得良好治療,千萬不要錯失寶貴的治療時機。
另外第一名的得獎作品則是著重在家人與病患之間的互動方式,由於許多家屬不是過度保護,就是限制病患的行動,卻將他隔離在社會之外。但是過多的保護反而剝奪病人獲得治療、重回社會的機會,獲獎的楊佳偉表示,面對精神疾病患者,必須「用對的方式說愛他」,找到適當的溝通方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世界上每4個人中就有1個人罹患精神疾病,而在台灣,則有10萬9千多人領有精神障礙手冊。由於社會不了解精神疾病,因此往往認為他們是不定時炸彈。康復之友理事李麗娟指出,因為這些歧視和污名,導致多數病患不敢就醫,就怕被貼上標籤。甚至在公務人員的任用上,都載明了拒絕聘僱精神疾病患者,「根本就是政府帶頭歧視精神疾病!」
根據康復之友的調查,社會中對於精神疾病感到害怕,連帶對於復健機構也感到厭惡,導致他們在居住權上受到剝奪。而且一個人不論學歷、背景,一旦罹患疾病,都會遭到相同嚴重的歧視。
但只要透過適當的治療,精神疾病也可以痊癒,患者也能回歸社會,康復之友理事長黃敏偉表示,良好的互動可以鼓勵患者走進社會,「即使是病人,也有追求更豐富的人生的權力。」社會應該給予支持和資源。
對於日前阻擋救護車行進的蕭姓博士生辯稱因為躁鬱症發作,才會出現這些行為,黃敏偉表示,急性發作期的確會出現自我中心無法顧及他人的狀況。但並非所有精神疾病都會導致無行為能力。他也呼籲各界勿將精神疾病與這起事件作連結,造成社會更多的污名與歧視。
康復之友副秘書長陳萱佳也表示,民間團體持續推廣精神疾病者的人權,但同時也提倡這些病患有自我負責的能力,並非罹病就可以成為合理藉口。黃敏偉則認為,就算是因為疾病而引發某些行為,當事人也應該尋求專業協助。
黃敏偉指出,法律並沒有認定精神疾病者不需負擔法律責任,仍然需以行為當下來做判斷。康復之友也呼籲,不要再拿精神疾病做為脫罪工具,也不要繼續污名精神疾病。
本文引用自zooey0723 - 精障無罪 短片宣導正確觀念 http://www.7headlines.com/article/show/41679020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