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34  

 

作者小林弘幸醫師 在《自律神經健康人50招-慢活,就能遠離疾病》裡談及了自律神經與多種疾病-身心精神疾病、不明原因的頭痛暈眩、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關係,說明健康決定於自律神經的平衡,並詳細的介紹增進自律神經平衡助人遠離疾病的方法(生活習慣和情緒(心)調整)。(p.44談及憂鬱症、p.82談及恐慌症、提到憂鬱、狂躁症)

 

    根據以往的經驗,三四月份與寒暑假是我病發的高峰期。三四月份剛好符合俗語所說的「三月桃花瘋」。作者小林弘幸醫師也在書中寫道:「俗語說:『樹木發新芽時,要小心罹患心病。』正如此言,這個時期是憂鬱症等心理疾病好發的時期。」(p.43)他以自律神經來說明季節變換或天氣變化時,氣溫、氣壓的改變如何對身心、精神疾病影響。(見p.44-45)

 

小林弘幸醫師主張:「隨著最近醫學的進步,我們終於可以說明,過去無法了解其確切原因的各種症狀,都是起因於自律神經失調。」(p.80)

他在書中提到「血液流動情形」與自律神經的關係,並說明諸惡的根源,在於血液流動不佳。他認為「自律神經失調,就等於創造了一個容易形成血栓的體內狀態。」(p.89)而這樣的狀態會使血液流動不佳,血流不佳對身體造成的負面影響,比一般人認知的還要嚴重,因為這樣便無法充分的將營養和氧氣送到全身,使得細胞的功能低下。所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便能從根源下手使症狀痊癒。 (血流與自律神經的關係理論,詳見p.88-104) 

小林弘幸醫師也認為「現在的醫療以局部的對症療法為主流,心臟不好就治療心臟、肝臟不好就治療肝臟、腸子不好就治療腸子,這樣的治療,不能達到根本的治療。因為這樣的治療,並沒有改善讓這些臟器失調的真正原因。」「無論再怎麼服藥治療或進行手術,只要自律神經的平衡狀態沒有改善,病就不會好。」(p.98-99)

 

記得有一次嚴重憂鬱發作,兩三個月吃不下東西毫無食慾、虛弱無力提不起勁,無感無覺的死撐,只能憑意志力撐著完成生活中該做的事。那時向信任的中醫師尋求協助時,溫柔和善的S醫師對我說:「現在這個委靡不振、想法灰澀的妳不是妳,我覺得妳是個正向有活力的人。現在妳感受到的情緒狀態,是病症引起的,起因可簡說是自律神經失調、細胞缺氧(因血液中能夾帶的含氧量少所致)。」而S醫師近一步說明(他的說法也同我看過的其他中醫師所說),我身體的受傷障礙點(氣血不通的部位)太多,因此氣血難下行,導致腦部高壓,加上心輸出血氣受阻,細胞供氧不足,所以她對我症狀的處置,就是儘量讓我身體諸多氣血不通之處的血液循環好些,試圖排除氣血障礙點讓氣血能下行,使腦部減壓、恢復供氧。

拿我求助的醫師群對身體障礙所致的精神疾病的見解(我學習的氣學醫學理論)和小林弘幸醫師對「血流與自律神經關係」的主張一對照,雙方所說不謀而合。且在我幾年下來親身的實證下,對我是受用的。我正是憑藉此才得以不用服用精神科藥物,持續維持正常生活至今。(扣除2012年重病時,迫於不想和家人衝突而服了一兩個月的精神科藥物之外,我在2009年看了cchr(公民人權委員會)的紀錄片後就沒有服用精神科藥物至今。沒有服用精神藥物後,曾有幾段時間有信任的醫師用中藥和順氣推拿協助:一段時間是2009-2010、一是2011年4-5月份遲發性異動症出現使我說話和行走困難所以去過一陣子、以及2012年高度疑似精神科藥物鋰鹽所致的腦部與神經系統損害而重病失能殘缺(SILENT症候群)無法靠自己打拳練氣功復健時。)

自2013年11月中旬至今2015/3/22,我選擇實踐自己體悟的認知和所學的方法來過日子(以心為主,以氣(體)為用,學習身心平衡)。這中間只看過幾回中醫,一是因重感冒喉嚨不適撕裂感再現去掛診拿藥(2014/12/4-12/26);一是因我在2014/12/12寒冷的凌晨心臟猛然陣痛胸口悶緊、頭皮發麻、半側肩頸手臂酸麻無力麻痺不能動類似快中風癥兆而醒來,加上當天上班開晨會時又一次心臟猛烈撞擊數次劇痛,我為徵詢醫師意見,詢問可如何自助而前往。)

 

    我明瞭身心症、精神疾病成因的複雜性(腦傷、心理因素、臟腑病變(如心臟受損、肝臟高壓)、全身系統性的成因-例如血液循環差血流不順造成的細胞供氧不足、靈擾),在部落格中分享自身經驗只是希望大眾看見以精神藥物為主流的精神醫學的侷限之處和精神科藥物所帶來的不為大眾知悉的不可挽回的傷害性。事情盤根錯節很複雜,缺乏毅力耐性做事沒有章法組織力的我,希望能漸漸有耐性有能力說清楚講明白。

 

祝福  所有在黑暗中徬徨不安、在絕望中找尋希望的人

      都能找到光的方向,讓自己邁向平安康復

                                             慢慢祝禱     2015/3/22

延伸閱讀:《自律神經研究權威的身心調校法》

 

 

《自律神經健康人50招-慢活,就能遠離疾病》作者簡介

小林弘幸 Hiroyuki Kobayashi

  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日本體育協會公認運動醫學醫師。一九六○年出生於埼玉縣。一九八七年畢業於順天堂大學醫學部。一九九二年,順天堂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小兒外科)博士課程修了後,先後任職於倫敦大學附屬英國皇家兒童醫院外科、愛爾蘭都伯林聖三一大學附屬醫學研究中心、愛爾蘭國立醫院外科、順天堂大學小兒外科講師.助教授,而後擔任現職至今。在逾二十年的外科.器官移植外科、免疫系統、內臟、神經、水、運動飲料的研究當中,深刻體認到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平衡的重要性。身為自律神經研究的權威,指導眾多頂尖運動員及演藝人員調節體能、提升出場表現。經常出席以朝日電視台《全民家庭醫學》為代表的眾多健康節目,簡明易懂的醫學解說深受觀眾好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慢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