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大屠殺:過去十年超過五百萬人因服用精神科藥物而死亡
撰稿者:伊森.A.霍 夫 Ethan A. Huff, staff writer
中央日報 (2015-08-25 16:17)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0825/15026342.ht
本報訊:最新一期的《英國醫學期刊》刊出的一篇辯論型態的評論〈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是否造成更大的傷害,而非更多的好處?〉文中推論並大膽指出,假如每位正在服用精神藥物或抗憂鬱劑的人,都能夠停止服用這些致命藥物,並且用更新、更安全的方式給予治療的話,這個社會的狀況將會更好。
丹麥一家獨立的藥物安全分析團體,諾迪克柯克蘭中心的研究學者,彼得.C.葛席教授(Peter C. Gotzsche),他發現,西方世界每年有超過五十萬人死於精神藥物。這些精神藥物的效果非常小,但是其諸多副作用卻頗具傷害性。
葛席教授檢視過去關於抗憂鬱劑及失智症藥物的研究資料發現,這類藥物中的絕大部分,即使全面停止使用,也不會對病人造成任何傷害。研究人員發現,這類廣泛開立的藥物,其實在療效上明顯缺乏證據,許多病患也沒必要服用這類藥物。
葛席教授檢視了一系列研究抗憂鬱劑及失智症藥物的隨機試驗之後發現,與大部分人的認知相反。他檢視的這些試驗,幾乎沒有一個誠實地去察看藥物的「副」作用。同樣的,在臨床試驗中服用安慰劑的病患,跟那些真正服用藥物的病患相比,大致上生活品質是一樣的,這意味著精神藥物根本一開始就沒有效。
針對運用安慰劑進行控制組研究、對失智症患者試驗所做的綜合分析,研究人員發現,與沒有服用精神藥物、或是以非傳統方式治療的病患相較,有更多的病患因為服用FDA核准的抗憂鬱劑而死亡。非常類似的是,那些服用通過核准新藥的病患,他們的全因死亡率(各種原因造成的死亡率加總)比未服用抗憂鬱劑的病患還要高3.6個百分點。
葛席教授寫道:「這些藥物的效益必須要非常高,才能合理解釋為何要使用它們,可惜它們的效益非常微小。」
製藥產業過度地對抗憂鬱劑研究進行人為操控:許多人死於精神科藥物,如果沒有這些藥物,人類的狀況會更好。
大部分製藥產業所資助、偏坦精神科藥物的研究,傾向於大幅度地將取樣群體及試驗資料加以扭曲,導致實驗結果失去意義。根據諾迪克中心的數據顯示,低報死亡案例是臨床試驗中另一個主要問題。此機構估計,服用抗憂鬱劑的病患,其自殺率比FDA公開通報的數據還要高15倍左右。
與此同時,醫師仍持續開立精神藥物給那些實際上沒有需要的病患,導致過去十年西方世界大約五百萬名病患因這些藥物而死亡。製藥產業對醫師進行遊說,鼓勵他們開立這些致命的藥物給病患,以收取現金賄賂、接受休假招待、美食款待,並收取其他高價酬謝。
這一切,再加上病患通常被藥廠贊助的研究操弄,而去服用這些有害藥物的事實,已將精神藥物製藥產業腐敗的真相赤裸裸地端上檯面。精神藥物已被證實會摧毀腦部,而這些藥物大家唯一感受到的好處,就是提供一個暫時、卻不持久的解脫。
葛席還說:「既然這些藥物沒有好處可言,我猜測我們幾乎可以停用所有的精神藥物,也不會造成傷害––丟掉所有抗憂鬱劑、過動症藥物、以及失智症藥物……並且只使用少部分目前我們所使用的抗精神病藥物及苯二氮平類鎮靜藥物,這樣我們人類將會更健康、更長壽。」
抗憂鬱劑沒有用,他們常常讓已經很痛苦的病人,變得更痛苦。
雖然葛席的論點相當具爭議性,但是當抗憂鬱劑繼續因為校園槍擊案、墜機事件,以及其他不幸的事件牽扯不清,而佔據頭條新聞版面的時候,這則研究評論的確來得及時又切中要點。即使這些新聞通常被歸咎於恐怖份子攻擊或擁槍問題所致,這些不幸事件仍然是強大的例證,可以用來終結抗憂鬱劑的騙局,讓人們從製藥產業的技倆中醒悟過來,不再受害。
雖然該說的都說了,該做的都做了,製藥業基本上就是會捏造精心設計的研究資料,意圖讓他們要測試的不管什麼藥物,在安全性及有效性上面都得到正面的實驗結果。一旦進一步分析,不管怎樣,事實非常清楚,這些藥物不但沒有他們所宣稱的效果,甚至一直在傷害許多病患。
葛席教授最後做出以下結論:「因為精神藥物一旦長期使用,其傷害性甚巨,它們應該幾乎只能用在病況的急性期,而且一定要附帶堅定的計畫幫助戒斷,才能在急性期使用,但是這種計畫對許多病患來說,有其難度。」
「我們需要新的指導原則來面對這件事,我們也需要廣設戒斷診所,因為許多病患會對精神科藥物產生依賴,包括抗憂鬱劑在內,他們需要幫忙,才能緩慢且安全地戒斷這些藥物。」
原文網址: http://www.naturalnews.com/049860_psych_drugs_medical_holocaust_Big_Pharma.html
資料來源:《自然通訊》、《中央日報》社團法人中華公民人權協會
留言列表